<rp id="l9rnb"><span id="l9rnb"><p id="l9rnb"></p></span></rp>

            <listing id="l9rnb"><output id="l9rnb"></output></listing>

              <em id="l9rnb"></em>

              何人可:新機遇下的工業設計 

              中國設計隨著改革開放的40年獲得了空前的進步與發展,但和世界一流水平還有很大差距。近幾年工業設計受到了國家及企業的大力重視與扶植,這無疑是對設計行業的重要影響。無論是企業還是設計公司,都將面臨產業升級、消費升級下的轉型與變革。設計已經上升到企業的管理及戰略層面,在企業創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。砥礪前行中, 行業發展也遇到了新的困惑與挑戰。學術界和產業界都在共同探討一些關鍵性問題。

              作為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的院長,何人可教授一直在工業設計領域的前沿從事研究與教學工作。擔任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特邀副會長、教育部高等學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,對于當今中國設計教育及設計市場有著獨到的理解與看法。 

              我國的設計還處在初級探索階段,危機與選擇共存,機遇與挑戰共存。當下的設計,應該從商業和權利的附庸中跳脫出來,建立全面而完整的理論體系,指導設計實踐朝向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方向。讓設計回歸到人的本質,從人的需求出發,探索新時代下的設計語言及表達方式?;ヂ摼W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這些技術變革給設計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與前景。而隨著國際化的交融與合作,跨文化跨學科的多元融合將帶領工業設計走向更寬廣的探索范疇。 

              34567.jpg


              《設計》:您一直在做設計管理、設計與商業模式的研究,能介紹下嗎?

              何人可:我認為設計管理在中國最為重要。不管是紅星獎、紅點獎,還是G-mark,我們都能看到中國的公司??赡苡行﹩蝹€產品非常優秀,但是體現整個企業文化、品牌理念的產品相對缺乏,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缺乏一致性。

              在設計管理中最重要的是生態。蘋果是生態,小米也是生態。那什么是生態?我曾總結了一句話:設計生態就是用戶體驗的一致性。以前我們講設計管理就是產品語言的一致性,但是現在這些不十分重要了,重要的是用戶體驗的一致性。用戶體驗的一致性里最重要的是交互體驗的一致性。小米的米家APP能把數百件產品整合在一起。但是其它的公司呢?空調一個APP,電視一個APP,用戶的體驗就會非常糟糕。用戶使用這些產品的時間成本、勞動力成本會很高,每個產品都要單獨學習。但是小米的眾多產品用一個APP就可以解決,因而是一致性的, 所以它構成了一個生態。產品從硬件看是完全一致的,但更重要的是應用的交互的一致性。對于企業來講本身也降低了成本,不用每個產品都去做一個應用。今天的設計管理已經成了用戶體驗一致性的管理, 其核心是交互。

              我們看小米是不是有特別的商業模式?所有的小米生態鏈產品都有他們的投入,設計的標準是嚴格一致的。這樣就把以前非常過剩的產能充分利用起來,把一個個零散的、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形成統一的品牌。這是一種完全新的商業模式,商業模式的核心就是共贏。 

              《設計》:工業設計學科這些年都發生了什么變化?

              何人可:現在越來越多的產品和互聯網、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有很多聯系,體現在設計上就是人和機器的關系有了很大變化。在各種大賽的評審中,人機交互成為了評判設計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,和以前純粹美學的判斷有很大不一樣。是不是更加人性化?是不是讓普通的老百姓都能非常方便的去使用高技術?其實技術越高,對設計的要求也越高。設計要讓高技術更加平民化,更加平易近人。以前有些產品是高技術風格,用高技術去嚇人唬人?,F在我們要通過人機友好的界面,讓所有產品真正融入老百姓的生活。這是我們所有設計師的重要挑戰。交互的界面和以前不一樣了,以前都屬于硬交互,人和產品零部件的直接交互,比如方向盤、旋鈕。但是今天的交互更多是軟交互,交互的界面變得更加無形,比如說手勢的交互、語音的交互、眼動的交互,這些都使交互更加自然,更加人性化。

              《設計》:大學里很多教師直接讀博留校,沒有社會實踐經驗。如何看待這個問題?

              何人可:這是我們設計教育最大的問題。在德國如果你是工程方面的教師,至少要有五年工程師的經歷才能回到大學任教,但我們這里是門到門,由這個大學的門到另外一個大學的門,沒有實踐操作的經驗, 所以培養的學生就會惡性循環,動手能力越來越差。目前來說,中國的教育體制很困難。不是說教師都要有博士學位,博士學位就意味著門到門。設計師在企業工作一段時間就回不到學校里了,這需要在體制上改變的。在歐洲,像米蘭理工、皇家美術學院的科系里有60%都是兼職教授?;A課的老師可能是全職的,其他的專業課全部由業界大佬來上。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的。

              n-7.jpg


              《設計》:如何看待設計比賽?政府、企業、媒體、高校都在辦各自的比賽,比賽的作用到底是什么?

              何人可:比賽有兩種,一種是純粹概念的,一種是針對產品的。比如說紅星獎,就是主要針對產品的,紅點獎有產品獎和概念獎,iF也是如此。產品設計獎很大的價值在于它商業的應用。比如說海爾要開拓美國市場,就需要參加IDEA的獎項。如果要開拓日本市場,就要去參加G-mark。如果要開拓歐洲市場,就要參加iF、紅點。產品設計競賽對于企業的市場推廣是有很大意義的。概念獎就有一個導向問題,是不是有實際意義、社會意義,這就需要從多維度進行評價。 

              《設計》:中國設計不斷獲獎,是否證明我們的設計實力真正崛起?

              何人可:中國的設計是在崛起、在進步,但是和國際先進的企業還是有很大差距,主要體現在品牌的締造上。我們單獨的產品可能是非常好的,但是品牌在國際上的排名就沒有幾個了。原因就是設計還沒有成為戰略。設計管理就是從上到下的,光靠設計自身是不夠的。如果沒有雷軍, 就沒有今天的小米。他們的八位創始人中就有兩位都是工業設計出身。

              《設計》:近幾年文創、文旅產品非?;?,眾多博物館、景區都在做,怎樣才是好的文創文旅產品?

              何人可:就我們的經驗來說有四個化。第一個化就是數字化,中國的文創產品面臨失傳的問題。幾乎所有的文化遺產都面臨失傳。年輕人不愿意去學,農村的手工藝人也到廠里面去工作。我們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數字化的記錄、保存、研究。以前數字化的手段非常有限,只是音頻和視頻??墒乾F在我們可以用三維虛擬現實的方式進行更為細致的深入記錄。首先要記錄保存,只有數字化才能把這些寶貴的東西流傳下去。其二就是當代化。所有的傳統藝術在那個時候都是當代化的,否則歷史是怎么前進的?青花在那個時候是革命性的,因為在它之前是沒有青花的。青花是國際交流的結果,青花源于波斯,它的器形、圖案、材料都源于波斯。中外交流形成相互的影響,形成今天獨特的青花設計文化和審美情趣。但是今天不是明代也不是元代,如何去把傳統的東西當代化為今人所用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第三是必須國際化。任何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都是國際交流的結果。中國椅是丹麥人設計的,這是典型的人類文明之間的相互碰撞和學習,創造了一些經典作品。如果沒有國際化, 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國文化。我們今天認為非常中國的東西,其實很多都源于國際的交流。今天如果我們要傳承的話,也是一個國際化的進程。我們的東西必須國際化,讓全世界的人都能欣賞使用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就是商品化。如果不能商品化,這些價值都不能變現,不能變現就都不可持續。政府可以花錢去資助這些手工藝人,但是一旦沒有資助了,就不存在了?,F在這個問題非常嚴重,我們必須用一種社區的可持續的方式讓它們能夠商品化。 

              《設計》:互聯網上同類目下的品牌及產品太多,不利于形成設計凝聚力,各行業都一樣,如何改變這種現象?

              何人可:這是需要過程的。一百年前的德國也不是高品質的,沒有歷練最終也不能形成自己的優勢和特色?,F在只是一個初級階段,這個過程是必不可少的。很多人認為消費升級很好,但是有很多網購變成了消費降級,越做越便宜。為什么越做越便宜,還是有一定的市場需求。中國是一個發展非常不平衡的社會。有些低收入的老百姓需要這些東西,不可能不給他生產這些產品。如何通過我們的設計讓便宜的也做成高品質的。比如宜家做全世界最便宜的家具,他的目標是為全世界的人創造最好的生活方式。通過設計讓最便宜的東西變得有品位。 

              n-6.jpg


              《設計》:很多設計都是短周期完成的,企業不給設計師足夠的時間去做設計,真正有能力有實力去顛覆行業的企業和設計公司都很少,如何看待?

              何人可:在中國兩種都是有可能的。全世界有兩種設計生態,一個是以IOS為核心的軟件生態,像蘋果就是一個封閉式的生態,它在全世界具有壟斷性質。小米是硬件的生態,它的特點是以物聯網和互聯網建立它與用戶的密切關系,形成了一種新的設計生態系統。也有一些小的公司可能在一些特別的領域,尤其是小公司能夠把創新創業結合起來。還有一種新的趨勢,就是完全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,把單獨的小公司結合起來成為巨大的互聯網平臺,比如豬八戒網,洛可可也在做洛客平臺,這也是一種方式。

              《設計》:現在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選擇自己創業,但他們在商業競爭中存在一定的劣勢,只懂設計不懂管理,如何看待這個問題?

              何人可:這是兩個方面。在美國、亞洲基本都是以團隊形式出現的。日本有少數的像深澤直人這樣的設計師,但他也是依托于無印良品這樣的大公司。歐洲有很多明星設計師像菲利普·斯塔克,這和他們的文化有關。一些大牌明星也和某些知名度很高的奢侈品牌聯系在一起。但是對于大眾品牌,不需要知名的設計師去打天下。有些東西是要靠明星設計師的,比如說賽車、跑車。但是問大眾是誰設計的就不知道了。

              《設計》:關于設計的理論研究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,但是在設計實踐中還存在很多非?;緶\顯的問題,如何看待理論研究與設計市場之間的差距?如何改進?

              何人可:在中國,現階段的理論研究與企業、市場的發展有巨大的鴻溝,尤其是21世紀設計的技術基礎和社會基礎都有了巨大的變化, 理論研究必須要與時俱進。


              原創 《設計》  花瓣  (轉自花瓣網,來源《設計》雜志采訪)

              _Text_林楠

              供圖(江蘇創品工業設計公司)


             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